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发展新特点
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发展新特点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领域的分析仪器市场近些年来也一直是各大仪器厂商争夺的一个重要战场。本文主要对2017年食品领域的一些新变化及其可能对的分析仪器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盘点,以飨读者。从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来看,总体较为稳定。
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减少
就2017年全年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来看,本年度相比于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历来备受民众关注,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这些关键词仍然让人记忆犹新。这些突发事件给政府、产业、农户、企业、消费者几方都带来了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伤害和损失,造成了民众恐慌。
可喜的是,随着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政府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加大了投入。新食品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从而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下沉到县级,从基层单位减少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而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根本基础,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从基层筑起安全的“防火墙”。2017年,政府在基层食品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基层食品检测投入增加
首先,以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为契机,加强了产地环境污染治理,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起有效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据了解,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创建开始于2014年,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达到332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要求县域内主要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要求达到98%以上,禁用药物和违法添加物质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而且该项为关键项,实行一票否决。
其次,2017年4月,国家粮食局发布了《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7年粮食质量安全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在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支持,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各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经费特别是检验检测经费。在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能力方面,强调了要建设广覆盖的检验监测网络,并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最后,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指出,要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等,推动实现基层装备配备标准化;重点加强基层检验监测机构和主要粮食收储企业检验能力升级改造,配备必要的快速检验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从源头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作用。
3、食品安全盯住土壤源头
土壤是一个开放体系,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据统计,中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中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严重地污染了水体和土壤。土壤被污染后,就会导致农作物品质恶化,食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人体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系统修复。特别是针对当前突出的雾霾、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展重点整治,强调从源头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例如,由于土壤环境与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国家在土壤环境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2017年,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共同组织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本次土壤详查,样品除了土壤、地下水外,也包括了农产品。为此,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还共同组织编制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产品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简称《农产品分析技术规定》),以指导、规范相关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
4、食品安全快检:需求激增 隐忧尚存
近年来,各地纷纷上马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建设项目。从一些地区已上马的快速检测项目看,大多是简单的“车载平台+常规实验室检测设备”模式,即简单地把实验室设备搬到了车上,而非专门针对流动检测应用环境配备的有针对性的设备。因此,绝大多数尚待启动的省份,在制定车载装备规划时无所适从。
我国目前快检设备市场企业众多,产品的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不足,甚至于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产品往往也存在着明显的质量差异。所以,目前基层特别是县级食药监管部门快检检不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家投巨资建设的快检体系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制定食品快检产品的强制性质量标准已迫在眉睫。
2017年3月,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这也意味着风头正劲的快检技术自此有了评价规范,变得有据可依。据了解,《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5、史上最严奶粉新政实施
以前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例如现有企业中,产品数量9个以上的生产企业有59家,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二是使用标签和广告乱象较多。我国约有106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原来的产品配方大概有2300个,企业集中在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河北等。
2018年1月1日,堪称“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面实行。这部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规定对我国市场上的本土奶粉和进口奶粉做出了严格要求,《办法》中指出,2018年起,未取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将不得在境内销售,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对于那些未注册的奶粉品牌,在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生产,而且市面上的这些产品只能销售到保质期结束。这标志着,2019年12月31日后,未注册的奶粉品牌将彻底消失。
新政加强了政府抽检、奶站和乳品企业自检的检测制度,特别对涉及的424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奶源的奶站开展专项检测。随着新政的实施,国内主流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在加强自身生产设备设施和检验能力方面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